2020年3月22日

香港.馬屎埔看菜

寫了幾回「講豬」,希望大家不會覺得我得了「吃菜就會死的病」。

香港有很多農場(不要跟我玩「多」的定義),不過很多都面臨地荒、人荒、買家荒(香港版三農問題),本地菜是一個值得關心的課題,但我沒氣力了,我只有氣力去買菜和吃菜。

有天跟媽媽說去聯和墟馬寶寶社區農場買本地菜,她立刻說好,還邀約亞姨,說穿了,那是上一代新界人對鄉土的回憶。

來到聯和墟,媽媽跟亞姨的回憶如潮水如大浪,立刻說起小時候跟亞公出來賣菜,詳情沒說,但又說記憶深刻。

當然聯和墟的菜市場早已消失,只留下幾座白色單層建築等待修繕,也許會有少許保育活動……現在是如同垃圾場的回收中心。

我的回憶是……

聯和墟山長水遠,有一個高兩層樓的馬騮架,我與表兄弟妹最愛在上面表演身手,拜山後會飲茶。今時今日,當然全拆了。

言歸正傳,疫情嚴重期間,街上沒太多車仔,挺好逛,我們逛完一堆老店(??),就去了馬屎埔。

媽媽和亞姨的回憶又立刻全跑上來,開始對照腦海尋找龍眼樹、某一塊田、某一門牌……當然,甚麼都不肯定,她們就聊起收地買地、親戚人生的際遇來(上年紀的人是這樣)。

最後,總算來到馬寶寶社區農場。我不太熱衷於問東問西,一般只會問價錢、怎樣煮,看中就買,所以只逗留了極短時間。

社區農場有來自不同農場的菜,肯定是賣本地菜,但不一定是有機,可能是常規菜,我媽說枸杞菜很漂亮,就買了,我姨在外面看了幾塊田,說都有用化學肥。若是介意就問清楚。

另外還有些加工品,入口或自家做的都有,我較少會留意入口貨,因為大埔都有農墟賣嘛。


地點就在大路旁,不用深入馬屎埔村內。
開放時間宜先上FB

我很喜歡蕃茄,這品種據說有茄味,而且多肉多汁,買了幾個。
吃了不覺特別特別,但下次再見到還是會買。

入口挺有趣,沿石屎路會去到村裏,我媽恨不得把每棵龍眼樹都看一遍。
有空也不妨走進去村裏看看,跟小朋友說說甚麼是「收地」,甚麼是「回憶」。
最簡單,也要讓孩子看到菜從哪裏來,但不要讓孩子跑進田裏。

 題外話︰「城鄉共生」、「城市化」、「本地供應鏈」、「住屋供應」,若不與「人口政策」一起看,是不會有好結果。

沒有留言:

發佈留言